【大樹醫師點點名】孕期必備!掌握這些關鍵營養素,寶寶健康有保障 feat.鄭博仁醫師
2025-04-10
為求好孕,備孕的女性除了均衡飲食外,都希望再額外補充營養素,市面上保健食品琳瑯滿目,怎麼吃才能吃到重點呢?
1. 備孕必需:葉酸
葉酸是備孕期間不可或缺的重要維生素,因為人體無法自行合成葉酸,必須透過額外補充來滿足需求。在胚胎發育過程中,缺乏葉酸可能導致胚胎發育異常或流產。
國際母胎醫學研究指出,於孕前及懷孕初期補充足夠的葉酸,可有效降低胎兒神經管缺陷及唇顎裂的風險,因此葉酸補充已被列入孕期健康指南。
此外,葉酸還能減少準媽媽情緒低落、疲倦的問題,並降低流產與早產的風險。
食物來源:深綠色葉菜類(菠菜、羽衣甘藍)、豆類(扁豆、鷹嘴豆)、水果(柳橙、奇異果)、堅果(杏仁、胡桃)、全穀類(全麥、燕麥)。

然而,來自飲食的葉酸吸收率有限,因此建議備孕期間每日額補充 400~600 微克葉酸,以提供母體及胎兒所需。
備孕不僅是女性的責任,男性的葉酸水平也影響了精子品質與穩定性。準爸爸也可以一同補充葉酸,共同為新生命的健康奠定堅實基礎。
2. 改善不孕族群生理機能:肌醇
肌醇與人體脂肪及膽固醇的代謝密切相關,特別適合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女性補充。
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內分泌失調引起的常見症狀,可能導致排卵障礙及代謝異常等問題。肌醇可以活化卵巢細胞內的鈣離子通道,使得減數分裂中的卵子更為成熟,提高受精受孕率,也能可以改善卵子及胚胎的品質。此外,對於寶寶腦部發育亦扮演重要角色。
食物來源:全穀類(糙米、燕麥)、豆類(大豆、黑豆)、水果(柑橘類、葡萄柚)、堅果與種子類(杏仁、葵花籽)、蔬菜(番茄、胡蘿蔔)。

建議備孕期間每日補充 500~1000 毫克肌醇,以促進生理功能調節與孕育健康新生命。
3. 活化卵巢功能:Q10
輔酶Q10被譽為人體細胞的「馬達」,能提升卵巢功能及卵子品質。年輕女性體內的 Q10 生成能力相對較佳,但在20歲後此功能逐漸減弱,建議高齡備孕、早期卵巢功能不佳,或卵巢早衰的族群積極補充。補充Q10除了有助於調理女性生理機能,也可提升精子品質,適合夫妻共同補充。
食物來源:內臟類(牛肝、豬心)、魚類(鯖魚、鮭魚)、堅果種子類(花生、芝麻)、植物油(橄欖油、芝麻油)、全穀類(燕麥、小麥)。

建議婦女每日補充30毫克Q10,促進生殖系統健康,提升備孕成功率。
備孕期間還可適量補充維生素 C、D、E等抗氧化物質,減少自由基對生殖系統及胚胎的傷害,為孕育健康生命提供多層保障。
孕期這樣吃,安心度過各孕期
懷孕是一段充滿希望與期待的旅程,而母嬰健康的基石正是均衡的營養攝取。在對的時間補充正確的關鍵營養素,對孕期健康與胎兒發育至關重要。
第一孕期
綜合維他命:促進胎兒器官發育、減緩孕媽咪不適
在寶寶器官發育的關鍵期,補充綜合維他命能促進健康的細胞分裂和器官形成。同時,維生素B6也有助於減輕孕媽咪的噁心嘔吐等不適,讓懷孕過程更順利,為寶寶的成長提供堅實的基礎。

第二~三孕期
Omega-3脂肪酸:有助胎兒大腦和視力發育
特別是DHA,在胎兒大腦、視網膜及心臟結構發育中佔有重要角色。此外,Omega-3也有助於降低孕媽咪早產、或子癇前症的風險,並改善產前憂鬱,讓媽咪情緒更輕鬆平穩。
- 建議攝取量:每日250毫克,最高不要超過 1000 毫克
- 食物來源:沙丁魚、魚油、芝麻、亞麻籽、核桃
孕媽咪補充足夠的鈣質,對於預防抽筋、妊娠高血壓、骨質疏鬆都有幫助,也能避免因為缺鈣影響孕媽咪血壓,導致子宮早期收縮而引起早產。
- 建議攝取量:每日1000毫克
- 食物來源:紅肉、小魚乾、乳製品、海藻、紅鳳菜
根據統計,全台灣有將近一半以上的孕婦,鐵的攝取量不足。懷孕期間,孕媽咪的血容積逐漸增加,若鐵攝取不足,很容易產生生理性貧血,導致頭暈、疲倦、食欲不佳的情況。因鐵劑缺乏,準媽媽的血紅素形成量過低,造成胎兒供氧不足,二氧化碳的排放效率也變差,嚴重可能會導致流產、早產,或是寶寶體重過輕等現象。
- 建議攝取量:每日45毫克
- 食物來源:紅肉、動物內臟、魚類、貝類
孕期產檢知多少?三大必做檢測項目
孕期產檢項目眾多,除了國健署提供的基本檢查外,建議孕媽咪可根據自身狀況選擇合適的自費檢查,特別是以下三個時期的重點檢查:
- 初期唐氏症篩檢(懷孕第 3 個月) 透過超音波測量胎兒的頸部透明帶、鼻骨、心跳等軟指標,結合準媽媽的血清數據,分析胎兒唐氏症以及其他染色體異常的風險,準確率高達九成。
- 特點:無侵入性,無流產或破水風險
- 作用:可作為是否進一步進行羊膜穿刺等侵入性檢查的依據
- 高層次超音波(懷孕第 5 個月) 利用黑白影像、切片式檢查,可詳細檢查胎兒的器官與身體結構,包括腦部、心臟、大血管、肝臟、腎臟、四肢等是否健全。
- 特點:全面檢查胎兒器官與結構
- 局限性:無法檢測胎兒的聽力、智力與視力
- 妊娠糖尿病篩檢(懷孕第 24~28 週) 檢查過程需飲用糖水,許多孕媽咪將此檢查比喻為「產檢大魔王」。妊娠糖尿病若未控制,可能導致胎兒過大、提高剖腹產的機會,自然產的產傷機會也會提高。根據統計,妊娠糖尿病的媽咪產後有一半機率發展為成人型糖尿病,且寶寶日後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也增加。
- 作用:猶如「預測生產後母嬰健康的水晶球」,可透過血糖檢驗結果,進行飲食與運動調整,替母嬰健康做超前部屬。
「藥」好好注意!孕婦可用哪些藥?
許多人認為懷孕期間不能吃藥,但這並非絕對正確。大部分藥物都經過懷孕風險的安全評估,例如治療流鼻涕或咳嗽的常見感冒藥,經由醫師或藥師評估後大多可以安全使用。
懷孕期間出現不適,應及時就醫
如果準媽咪在孕期出現咳嗽、腹痛、胸悶、發燒等明顯不適症狀,不應因擔心藥物影響胎兒而延誤就醫時機。應該要盡早尋求醫療診治,找出病因並對症下藥,確保母嬰健康。
專業指導,安心用藥
懷孕期間的每一步都需要謹慎,但過度擔心反而可能帶來風險。透過醫師與藥師的專業建議,準媽咪可以在安全的範圍內接受適當治療。

參考資料:衛福部國民健康署 111年3月、長庚醫訊 38卷5期 鄭博仁醫師《肌醇與婦女生殖健康 》、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及其說明+第七版(100年修訂)-+葉酸、衛福部國民健康署 104年4月、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 葉長青《維生素B6在婦產科常見之應用》、衛福部國民健康署 孕產期營養手冊、Cochrane-New research finds omega-3 fatty acids reduce the risk of premature birth-November 15, 2018、台灣科技部與英國皇家學院交流合作計畫:由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探討憂鬱症之生物機轉 2021、衛福部南投醫院 108年3月